实践分享,共同成长
标题:女子吃小龙虾吐槽壳大肉小,100块钱的虾90块钱的壳
最近,我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,决定来一场“大快朵颐”的小龙虾盛宴。大家都说小龙虾是夏天的美味,每一只都浑身是味儿,吃上一口,立刻幸福感爆棚。今天的这顿小龙虾,却让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“性价比失衡”。
从菜单上一看到“麻辣小龙虾”,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。看着上面标价100元的小龙虾,原本还在想着要不要再点一份,毕竟这可是聚餐,大家都不想被“冷落”了。结果,端上桌的一盘小龙虾让我瞬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“疑惑感”。这些虾个头不小,但每只虾的壳却显得比肉多得多。拿在手里捏一捏,感觉虾壳硬邦邦的,像是在开玩笑。这个虾壳,真的是为虾而生的吗?
吃了一只,撕开外壳,里面的虾肉也不过是勉强填充了壳的空间。仔细看看,每只虾的肉,简直就是个“迷你版”。如果说小龙虾的壳和肉是按比例分配的,那么这道“麻辣小龙虾”更像是壳占了绝大多数,肉则有些“名存实亡”。有时候,我甚至怀疑,这些虾是不是只为了给我看外形,真正的美味根本藏在那些沉重的壳下面。
当我心里忍不住吐槽这道菜时,朋友也在一旁发出了类似的声音:“这100块钱买的是小龙虾,还是90块钱的壳啊?”确实,这盘小龙虾让我联想到了一种“被商业化过度的食物”——外表华丽,内在贫瘠。想象一下,吃上一只小龙虾,轻轻一捏,掉出来的不是满满的肉,而是几乎全是壳,肉那点儿微不足道的部分,就像是被裹在了重重的“铠甲”里。
我突然有一种感觉,这些小龙虾好像根本不符合“食物与味觉的契约”。作为消费者,我并不只是为了看壳,更加渴望的是美味的虾肉。可是这盘小龙虾的比例完全不成正比,虾肉显得微乎其微,反而是大量的壳占据了我的胃口和心情。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:“一个好吃的食物,应该让你的每一口都吃得舒心,吃得过瘾。”而在这盘小龙虾面前,我只能吃到让人沮丧的“空壳”与“微量肉”。
如果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,100块钱的这盘小龙虾,虾肉部分的价值恐怕不足10块,剩下90块,估计全都花在了那些令人抓狂的壳上。虽然外面那层麻辣调味的香气四溢,但却怎么也掩盖不住那种让人失望的空洞感。毕竟,如果吃小龙虾只是为了“撕壳”和“啃壳”,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而且,最让人抓狂的是,吃了这么多“壳”,还得花时间小心翼翼地剥去每一只小龙虾的外壳,每剥开一只,我都感觉像是“在和壳战斗”。有时候,一不小心,满手的油和辣椒撒得到处都是,而那点可怜的虾肉,却依然显得微不足道。更何况,吃到辛辛苦苦剥了几只小龙虾,却发现自己的手指被剥壳的动作磨得生疼,心里的不满和无奈也早已积压到了极点。
今天的这顿小龙虾,不仅让我大失所望,还让我对“虾”的定义产生了新的思考。作为一名消费者,我们不仅要看重食物的味道,也要关注它的整体性价比。如今的小龙虾在经过市场的逐渐开发后,似乎越来越注重外形和卖相,但却忽略了最本质的部分——食材本身的质量。
不过,话虽如此,和朋友们一起吃小龙虾的时光还是很愉快的。毕竟,不管是壳大肉小的尴尬,还是剥壳的麻烦,最后我们都笑着渡过了。这也许就是朋友聚会的意义吧,吃得开心最重要,至于那90块钱的壳……就让它成为我们笑谈的资本吧。